篇章三:团结拼搏,高度负责的事业心、使命感

高质量把项目建起来,更要高质量把装置开起来。

最为紧迫的是职工培训。各运行部、业务中心技术人员克服困难,夜以继日地赶写培训教材。如今,上千万字的培训资料、操作规程,已被作为中国石化、长城能化其它煤化工装置的培训蓝本。

人生能有几回搏,此时不搏待几时!

边建设、边培训,任务艰巨,好点子也孕育而生。各运行部采取以“定时间、定任务、定岗位、定人员、定责任人、定考核办法”为内容的培训总体思路,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。他们见缝插针安排集中培训,利用班后时间组织学习,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职工赴国内相似装置培训。

在“学原理、背流程、记参数”的同时,各运行部又将职工队伍推向现场一线,让队伍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强化锻炼,经风雨,见世面,壮筋骨…… 

正因为如此秣马厉兵、积蓄实力,这支队伍在被拉上现场后,才能够在“三查四定”、隐患消缺、装置开工投料等关键战役中,显示出善于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和严谨科学、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。     

2016年8月16日,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投料试车誓师动员大会召开。长城能化总经理杨栋亲临现场,做战前动员,要求广大参战人员排除万难、奋力冲刺,全面打好投料试车攻坚战。

煤化工项目采用美国GE公司水煤浆气化技术、德国Linde公司低温甲醇洗净化技术等世界顶尖的煤化工技术。在空分开车过程中,德国西门子专家开了几次,都没有开起来。

为什么不能自已干?

忍耐了很久的中天合创人终于拍案而起。

无私无畏出智慧。甲醇部技术人员集思广益,在空分装置增压机入口处增加了一条补气管线,就把装置开了起来。

像这样的自主创新,还有很多很多。

项目建设中不仅有自主创新的技术人员,还有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的一线职工。

在开车过程中,几天几夜没有回宿舍的职工太多太多。困了,他们就在装置现场机柜间眯一会,醒来接着干。

路万鹏,是甲醇部净化装置操作工。一次在装置管道冲洗过程中,他浑身湿透了,来不及回去换衣服,他抱着现场的暖气管道,本想捂干衣服,结果因为太累,竟然抱着管道睡着了。

中天合创的职工是好样的。长城能化、中国石化的专家也是好样的。专家们白天黑夜连轴干,装置开不稳,决不离开一线。

在中国石化、长城能化这支“巨大航母战斗群”的指挥调度下,从各企业调集的专家队、开车队伍不仅为中天合创职工送来技术支持,而且还带来了中国石化“严细实”的作风。

不能不感谢关心、指导中天合创建设的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。

戴厚良、张玉卓、马永生、赵东、蒋亮平、凌逸群、章建华、徐槟等时任中国石化领导,王君、李纪恒、布小林、王莉霞等时任内蒙古自治区领导,秦宜智、刘伟等时任中央部委领导多次来工地视察指导工作。杨栋、高滨、尼进、季放、施华彪、何祚云等时任长城能化领导更是坐镇现场,现场办公。中国石化化工事业、工程、安全、能环、物资装备等部门和长城能化更是派员驻点,协调解决各类瓶颈问题。

 “一生遇到这么大的工程不容易,不计钱多钱少,不计加班多少,只怕装置开不好”,正因为全体参战人员把开好煤化工装置当一种机遇、一种荣誉、一种责任,所以才能够超常规工作,啃下无数个“硬骨头”。

没有责任,哪来业绩?没有艰辛,怎能收获!

五轮整改,近千项消缺,终于使一个个节点如期到达。

2016年9月19日13:06,12号气化炉投煤一次成功。

2016年9月24日凌晨2:30,产出合格甲醇产品,打通煤制甲醇流程。

2016年10月17日18:00,MTO装置第一系列投料开车一次成功,生产出合格的乙烯、丙烯产品,打通甲醇制烯烃流程。

2016年10月23日,生产出合格的聚丙烯粒料产品;10月26日,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粒料产品。

(党群工作部 夏卫红)


信息来源: 
2022-12-27